体育论文_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演变历程研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日益下滑

    1.1.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体育的需要

    1.1.3 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研究

    1.3.3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1.3.4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1.3.5 国外对“篮球职业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集中度C_5率

    2.2.7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法

    2.2.8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论证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子项演变过程

    3.1.1 比赛成绩

    3.1.2 俱乐部的演变

    3.1.3 赛程赛制的演变

    3.1.4 重要政策法规文件

    3.1.5 外籍球员的引进与使用

    3.1.6 外籍教练员的引进与使用

    3.1.7 职业篮球后备人才培养

    3.1.8 职业联赛影响力、受关注度

    3.1.9 经费来源

    3.1.10 裁判员职业化

3.2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阶段过程

    3.2.1 职业化“探索开拓”发展阶段(95-96赛季~03-04赛季)

    3.2.2 职业化“改革创新”发展阶段(04-05赛季~08-09赛季)

    3.2.3 职业化“平稳过渡”发展阶段(09-10赛季~15-16赛季)

    3.2.4 职业化“重建求新”发展阶段(16-17赛季至今)

4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

5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1 “人”

5.2 “财”

5.3 “物”

5.4 “产”

5.5 “供”

5.6 “销”

6 结论

附录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演变历程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演变历程指标影响程度调查问卷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D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进程中引进的外籍球员一览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篮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也是最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改革自1995年的“八强赛”开始,经过几代“篮球人”的共同努力、摸索和发展,至今已走过25个春秋,在此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不足之处,梳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历程,汇聚成功经验,为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剖析存在问题,为下一步的深化联赛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演变历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专家调查法、集中度C5率法、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比赛成绩、经费来源、联赛社会影响力、外籍球员的引进、职业化政策、赛程赛制演变、俱乐部名称队徽的演变、职业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等因素进行了综合的梳理分析,并结合管理学中企业管理的理论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的发展可分为:职业化“探索开拓”发展阶段(95-96赛季~03-04赛季)、职业化“改革创新”发展阶段(04-05赛季~08-09赛季)、职业化“平稳过渡”发展阶段(09-10赛季~15-16赛季)、职业化“重建求新”发展阶段(16-17赛季至今)。2.中国男篮参加国际大赛(世界杯、奥运会)的成绩逐渐下滑,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洲际赛场(亚洲杯、亚运会)的统治力也逐渐下降。通过比较集中度C5率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结果得出,联赛竞争均衡性波动范围大,总体呈趋于均衡性缓慢发展。3.俱乐部队名队徽变更频繁。俱乐部名称大部分以“区域名称+企业名称+吉祥物”的形式命名,俱乐部队徽多以动物元素为主,设计呈现不断简化、抽象化的趋势。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中赛程赛制变动频繁,演变过程主要学习美国篮球职业联赛,并受国家队备战的影响。随着CBA五年发展规划的颁布,竞赛规则及赛程赛制趋于稳定。4.外籍球员引进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内线外援引进数量呈下降趋势,外线外援引进数量呈上升趋势。外援国籍的选择上以美国球员为主,达到84.64%。外籍球员连续效力时间较短,高水平实用性外援在各俱乐部之间流动性较强,共有134名外援效力于不同俱乐部。选择聘用外籍教练的俱乐部呈增多趋势,“土主洋辅”是目前职业联赛中较为流行的外籍教练使用模式。外籍教练执教主要受球队成绩波动的影响,连续任期时间短流动性频繁。5.职业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以俱乐部和体育局共同培养模式为主,学校体育培养模式为辅。随着CUBA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CBA选秀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大学生球员走上职业赛场的舞台,学校体育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6.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以来,逐步深化体制改革,实行“管办分离”。CBA公司成立以后,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在媒体转播权、商业赞助权、门票销售权和衍生品开发权方面的收入大幅提高。职业联赛上座率整体波动范围大且呈下降趋势,主要受基础设施、竞赛水平、门票价格上涨、新媒体转播的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7.结合企业管理学中“企业管理六要素”,其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演变历程的指标分别对应为:“人”——外籍球员的引进和使用、外籍教练员的引进和使用、裁判员职业化;“财”——俱乐部的演变、经费来源;“物”——赛程赛制的演变、职业化政策法规文件;“产”——比赛成绩;“供”——职业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销”——职业联赛社会影响力(受关注度)。

上一篇:体育论文_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下一篇:体育论文_经颅磁刺激技术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进